疼惜小寶貝 從醫療險開始疼惜小寶貝 從醫療險開始2006/12/22 幫子女買保險,與一般成人最大不同的是,在於保額的限制。若預算多,可投保終身型醫療險;若預算少,則先加定期醫療險為主。 【文/莊瑞祥】 近年來,台灣社會的少子化現象愈發明顯,初為人父母,打從小寶貝一出生,馬上就開始著手規劃各種保障,希望給小孩打造一個經濟無虞的未來。 國泰、新光、南山等主要壽險公司都發現,買第一張保單的年齡層逐年降低,例如,父母在孩子未滿月就買保單的情況普遍;依照現行壽險投保法規,新生兒只要出生滿十五天起,父母就可幫小寶貝買保險,這類嬰兒保單愈來愈多。 幫子女買保險,與一般成人最大不同的是,在於保額的限制。 依保險法規定,14歲以下最多的死亡保額為200萬元,這是為了避免發生所謂的道德風險,即使向多家保險公司投保,總額相加也是200萬元而已。 因此,保險專家建議,兒童保單應以醫療、意外及儲蓄為主,壽險次之。 保險專家發現,很多父母太重視孩子的保險,一來忽略自身的保障,反而形成風險的缺口,二來買過太多的儲蓄險,造成保費負擔沈重及醫療保障的不足。 國泰人壽表示,由於小朋友並非家庭經濟主要生產者,因此父母在幫子女規劃保單時,最優先應打造的是醫療險保護網,提高孩子醫療品質。 若預算長期支應,可為孩子投保終身型醫療險,若預算較不充裕,則先以附加定期醫療險的方式,讓孩子先擁有基本的醫療保障,然後再隨著年齡及經濟狀況做調整。 儲蓄型險 可籌措教育基金 目前少數壽險公司,針對孩子好動的常見意外風險,打造專屬的醫療險,例如,南山人壽的傷害險及國泰人壽的新寶貝傷害險附約,主要保障都鎖定孩童常發生的重大燒燙傷意外,提供完善的保障 準備未來教育費用則是不少都會區的白領上班父母,幫孩子投保的流行理財行為。 這類儲蓄型保險,保費不低,為減輕父母經濟負擔,又能籌措教育費用,建議利用每月定期定額方式,作為籌措教育基金,利用保險強迫儲蓄的特性來為子女規劃,確保支付未來教育的費用。 近年來,在壽險市場市占率年年上升的投資型保單,已成為父母幫孩子儲本的新興理財保單。 例如從孩子1歲起,每月定期定額投資5000元購買投資型保單變額萬能壽險,保障200萬,若平均投資報酬率達到6%,並扣除危險保費與管理費,在孩子18歲時,便擁有約170萬元的資金可運用;如果繼續定期定額月存5000元,一方面每年提領20萬元當教育費用,到24歲時帳戶中還有108萬可運用。若打算出國繼續深造,還可運用帳戶裡的錢。 變額萬能壽險是連結投資基金,因此基金的投資風險須自行負擔,但也有不少好處,包括一筆保費,同時擁有保障與投資的雙重功能、保障額度自行調整:若小朋友不需高額保障,因此保額自第2年起可維持在最低20、30萬,待成年出社會需要保障時再提高保額即可。 爸爸媽媽 別忘自己的保障 父母幫子女買保險,最常見的盲點就是過與不及,過的是子女,不及是自已。 例如,孩子一出生,馬上投保終身防癌險、終身醫療險、意外險、壽險,還不夠,再加一檔還本儲蓄險,幾乎買遍所有叫出名的保單。 相反的,父母卻忽略了已身的保障。別忘了,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是父母,萬一父母出事,除了孩子未來生活費、教育費沒著落外,亦有可能面臨沒有人出錢繳保費的窘境,因此為兒女規劃保險時,一定要購買「要保人豁免附約」,以免當初為子女規劃保障的美意反而變成子女的負擔,這也是其他金融商品所缺乏的保障功能。 目前市面上,少數壽險公司,例如國泰人壽的兒童專屬保單「國泰新寵愛寶貝保險」,屬於儲蓄險,契約就明載,一旦繳費期間,父母不幸身故或全殘,保費自動豁免。 兒童保險 須留意核保規定 孩子出生不到滿月就趕快投保的風氣頗盛,由於小嬰兒剛出生後,發生各種可能疾病的機會不小,對壽險公司的理賠風險不小,因此各壽險公司都有一套嚴格核保作業規定。 一般而言,在核保過程中,對於新生兒一旦發生各種常見的先天性疾病,會依病情輕重程度,採取不同的核保方式。 例如小嬰兒一出生不久,最常發生的黃疸,通常只需幾天的治療,即可痊癒,並不影響投保資格,又如先天性的心臟病,如果病況屬於只要經治療痊癒或延期觀察後,仍可投保;但是,若病情嚴重者,如唐氏症,腦性麻痺症等,就不在壽險公司的承保範圍內。 不過,少數壽險公司針對唐氏症等不同的先天性殘障寶寶,提供專屬保單,讓殘障寶寶在成長過程中,一旦父母在小孩成長過程中,不幸身故時,壽險公司會按時給付金險金給殘障小孩,照 顧未來的生活所需。 至於常見的早產兒寶貝,它在醫學上的定義是,若母親懷孕的時間不足三十六周,或是出生時體重不足二千五百公克,就是「早產兒」; 由於早產兒依據其成熟度的不同,會比一般新生兒產生較多的疾病併發症,所以,相對地,各壽險公司的核保的過程比較嚴格。 家庭保險 不能只顧子女 「先求自保,行有餘力,再幫子女買保險」。這句話也許有過於理性,但是,確實反映出時下很多父母在規劃家庭保險時的共同缺失。 怎麼說呢?舉個常見的實例,一對年收入在100萬元左右的年輕夫妻,一家四口的家庭來說,以保險費用最高占家庭收入十分之一比率換算,每年支付保費的預算約十萬元。 不少這類夫妻在買保險時,如同買衣、食等消費品一樣,將「消費主題」完全以子女為中心,優先買張還本型的兒童儲蓄險保單。 這種保單,標榜繳費滿幾年後,就可開始每隔三、五年領回一筆錢,可作為子女在教育、結婚、創業等不同成長階段的基金用途,當保險業務人員描繪出這種願景時,多讓許多父母為之心動。 結果,每年十萬元的保險預算,有八、九成都花在子女儲蓄險身上,所剩的預算再買自已的保險時,當然就出現保額少、保障範圍有限的保險漏洞。 這種重子女、輕父母的偏差保險行為,一旦反應在事故發生理賠時,就會充分曝露嚴重的風險缺失。 例如,先生早年因病身故,太太傷心之餘,整理先生遺留資產時發現,當初買保險時,只想到年幼子女未來面對沈重的教育費、生活費,於是把大部分的保險預算,都幫子女買了高保費的保險加儲蓄的保險,先生竟只買保費便宜的意外險,結果,這個家庭,每年保費繳好幾萬,竟在失去一家之主後,領不到保險金,為了持續繳房貸利息及保費,媽媽又被迫工作,真是情何以堪。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b111952 的頭像
    bb111952

    伴手禮

    bb1119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